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调研天地

浅析我国慈善捐赠法律制度

本文由:  bt365体育网址  编辑发布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就是一个宽和、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有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慈善指的是一种基于发自内心的爱而对他人进行的无偿救助行为,具体表现为“人性本善、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等,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济互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在制度、法律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了目前我国慈善捐赠比较混乱。因此,建立健全的慈善捐赠制度对保护捐赠者以及捐赠的财产、被捐助的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慈善捐赠概述

    慈善捐赠是指出于人道主义动机,捐赠或资助慈善事业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所称的慈善捐助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提供资金的方式为他人或社会提供无偿帮助的行为,它是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慈善捐助有三个特点: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慈善捐助应出于捐助人自己的意愿,而不得摊派和变相摊派;其无偿性表现在捐助人不能通过捐助行为而获得利益,受助人也无需为其接受帮助而负有任何义务;公益性,是指慈善捐助的目的是用于公益事业,其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人。

二、 我国慈善捐赠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慈善捐赠在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问题还是深深地困扰着我国的慈善捐赠,使我国的慈善捐赠与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民慈善捐赠意识比较薄弱。

在我国,很多人不了解慈善捐助,更不了解其对社会民生的重要性,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等具体问题更是没有一点认识。在许多人看来,慈善捐助是政府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更有人认为慈善捐助是富人应做的事。这样的基本理解使很多人不会也不愿参与到慈善捐助这项事业中来,阻碍了我国慈善捐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企业捐赠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捐赠最多的领域依次是扶贫济困、灾害救助、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大部分企业均无制度化的社会捐赠计划。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的现状是:捐赠力度小、捐赠领域和对象过于分散、缺乏捐赠的主动性与计划性,大多数企业在慈善捐赠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很多企业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而捐赠的,在外力的推动下实践着慈善捐赠行为等等。

影响企业捐赠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导致其捐赠水平低下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观念,如果把企业的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话,那么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是——在法律责任临界点上去最大化经济责任,很少有企业考虑到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客观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从经济方面上来说,我国企业目前大都处在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阶段,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很多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物力、财力集中于自身的发展与扩张上。

(三)、慈善监管制度缺失

          慈善捐助通常有慈善组织的介入,他们扮演着“劝捐人”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发起募捐,同时对捐赠者的捐赠物进行监管。其中,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对慈善组织监督不到位,使得部分捐助资金没有发放到符合捐助人意愿的受助人手中,而做其他用途。

这实质上已经违背了捐助人的真实意愿,无法实现捐助人真正的捐助目的。

(四)、现有的慈善捐赠法律法规不足

    法律是调节社会资源最好的工具,对慈善捐赠的规制同样如此。目前,我国与慈善捐赠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虽然我国也试图用法律来规范慈善捐助事业,但是由于这些法律中大部分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很难在实践中予以实施,所以我国的慈善捐助法律体制有待完善与发展。

三、我国慈善捐赠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慈善捐助宣传,引导、激发公民慈善意识

    公民的慈善意识是发展我国慈善捐助事业的内在因素,也是重要因素,对其是否参与慈善捐助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国家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公民的慈善捐赠意识。通过制定法律,在法律中规定开展慈善捐助宣传活动的预期目的、活动的形式以及具体实施活动的一系列步骤等,包括活动的策划、向有关部门申请的手续等,从而使各项宣传活动有计划、有规范地进行。加大对慈善捐赠的美德进行引导,没有一出生就是高尚的人,这得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地引导,重新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善心。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媒体可以报道慈善家的在慈善在慈善事业中作出的贡献、成功举办的慈善活动和慈善捐助中的一些典型的感人故事等,向公民宣传慈善捐助的意义。

(二)、如何改变企业捐赠的现状,激发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1、变革财务观念,视捐赠为投资,企业应该改变 “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落后观念,建立一种“公益投资”的理念。慈善事业对企业来说,不仅是“爱心”的表达,更是“市场”的获取,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就是投资“慈善市场”,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社区、员工、消费者等多方面广泛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用平常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得到的。因此,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认识到慈善捐赠所蕴涵的机会与价值,在行善中升华企业精神,提高经营业绩。

2、从品牌战略高度重审企业捐赠,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在当前竞争环境下,企业与社会各相关利益者联系更加紧密,影响也更加广泛和深远。事实上,一个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在消费者和同行眼中必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企业,必然得到顾客的信任,由此改善与顾客的关系,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因此,企业应将慈善捐赠纳入到企业品牌战略中,根据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制定营销策略和方案,将企业的慈善理念和捐赠行为与业务产品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目标的兼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获丰收。

(三)如何加强慈善捐赠的监管

    要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则应该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使其能够按照捐助者的意愿,善款善用。完善的监督机制应该由各方面的监督组成,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即所谓的自律与他律。

1、内部监督设置,慈善组织内部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程序:相对捐助方来说,应有捐助者向慈善组织捐款的手续、慈善组织向捐助者反馈善款使用情况等;相对受助方来说,应制定申请资助的程序、受助者汇报使用善款的情况等等。虽然慈善捐助是无偿性的,但是为了善款能够按照捐助者的意思使用,我认为有必要在捐助者与慈善组织之间、受助者与慈善组织之间以及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应以合同的形式确立各方的权利、义务。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负责对善款的拨付、运营和核算,并设立一套严格的核销程序。同时,设立监事会,负责对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等进行监督与管理,向捐助人说明善款的使用状况和监督办法。

2、外部监督设置,政府监督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慈善组织的机构,其主要责任是监管慈善组织的善款利用情况。慈善组织须定期向该机构报告组织的运营情况,包括捐款情况、资金的利用状况以及向捐助人反馈信息等。同时,该机构也有权利主动对慈善组织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管理。社会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具有巨大的约束力,作为一个民间的社会性组织,其财务状况关系到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利益,也关系到慈善捐助这项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社会信誉和公信力,慈善组织应按照捐助人的意愿制定预决算,并将善款的使用情况定期公布于众,提高慈善财务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广大民众与媒体的监督。

(四)通过立法为慈善捐赠保驾护航

   1、制定《慈善捐助事业法》及配套法规

制定《慈善捐助事业法》作为慈善捐赠事业的基础性法律,使慈善捐助的各项问题都有法可依,促进慈善捐助事业法律体制更加系统化和法制化,更加规范地发展这项事业。《慈善捐助事业法》应吸取我国已有的法律经验,既有原则性规定,又能在微观上具体实施。《慈善捐助事业法》的规范应该更加具体化,细则化,特别是慈善捐助各主体的权利、义务问题、慈善财务管理中的责任问题。比如慈善组织与捐助者、受助者都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慈善组织应按照捐助者的意愿使用善款,向捐助者反馈善款使用的情况,当受助者不按协议使用善款时有收回善款的权利,捐助者有查询善款使用的权利,受助者应按照协议规定使用善款,等等。

2明确慈善活动开展的拘束性规定

慈善活动是慈善捐赠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筹集善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慈善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在《慈善捐助事业法》这部基础性法律中或专门制定一部《慈善捐助活动法》规定慈善活动的各项内容。慈善组织应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策划慈善活动,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活动的各项指标作出评估;活动结束后,慈善组织应作出慈善报告,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如果慈善组织活动偏离了真正的目的,相关部门也应如实曝光,并要求予以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相应处罚。

总之,慈善捐赠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有效机制之一,因而对于慈善捐赠从法理上分析是尤为必要的,希望通过不断的健全慈善捐赠法律制度,从而促使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bt365体育网址    赵志新 王睿